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

馬來西亞比賽之感想~ 韋良


馬來西亞比賽之感想

結束了一個月的旅途,從馬來西亞到德國,中間從“台灣”轉機,感覺很特別。

首先,受馬來西亞的鄭欽升教練邀請我們當任第五屆亞平紀念盃的裁判,既興奮又擔心,擔心的原因是有安排我表演,表演對我來說慢慢已經習慣而不緊張了(老實說,沒有不緊張的!),不過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馬來西亞的幾位高手,怎麼叫我不擔心哩! 那些高手就是前陣子來過台灣比賽獲得團體第一名,那時與他們交流的時候,我記得沒錯,他們扯三鈴時還在抖,但短短的一年多,他們已經變得爐火純青,實在太厲害了。 我也想知道他們是如何進步如神,其實很簡單應該就是『用心』。 

  甚麼是用心呢?你對於扯鈴的熱忱與態度,只是應付教練和自己的家長!?是教練叫你練習你才去練?還是利用扯鈴的時間去鬼混才是真正的目的?

練習時應該要有一定的規劃,不能老是東練一個、西練一個,但看到新的動作或你不會的動作就趕緊學習是一件好事,學得透徹嗎?每招動作的熟悉感只有百分之十。
還是認為有成功就是會了?可是不穩定!
所以有時候教練真的就是教練,能看出一般人所看不到的缺點,

能從任何角度來看到學生的問題,當然也不是所有事都是對的,
可能兩方面的觀點不同,必然會產生衝突,那就必須去解決出來,而不能有放爛的想法。

  馬來西亞第五屆亞平紀念盃,這次是以cosplay的舞台風格為主。看到有些選手真的是很用心在準備,但也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誰沒有。 

但最後的決賽,當然不以cosplay為主,還是以技術、藝術、流暢性、整體表現等來評分。在這次當任裁判中,不只看到馬來西亞的創意方面,還是編排上,都讓我學習到很多東西。 不過看著看著有時會想,這音樂裡做一下甚麼動作或變化就更好了。 

  讓我更驚訝的是,完全沒有人在使用培鈴扯鈴,就連比賽上也沒看到,突然想到台灣,就覺得很感慨。曾聽過一位外國賣雜耍道具的老闆說:『從來沒有玩扯鈴,就用培林扯鈴開始練的,來買培林扯鈴,都是已經有程度的,我不建議剛開始就用培林扯鈴,培林扯鈴只是個道具而已。』   

  是的!培林扯鈴是可以發展另一條新路,也是大家在講的。 但那些老舊的比賽,規則再不區分出來,最後會慢慢跨掉,連溜溜球比賽都分得那麼清楚,離線與不離線的(雖然我對溜溜球不懂,至少這區分得很清楚)

  請那些有能力的人來改善我們台灣扯鈴比賽的未來吧!如果我有能力的話有多好! 想要有舉辦國際比賽的能力,就應該要有完善的規劃,當然是不簡單,但是那些成功舉辦的比賽,是如何成功的呢?是不是大家的態度一樣?觀念一樣?還是為了利害關係?有太多的種種原因了。 台灣扯鈴人口是全世界最密集的地方,我們應該要更重視它。


韋良 2009.1.7



↗﹋★飛樂鈴揚﹌☆↘M.H.D.樂鈴藝術表演團

2 則留言:

  1. "用心"這個觀念不錯!
    第二段,心有戚戚焉.
    有時會看到有些學生程度都差不多,
    時間久了後,漸漸可以分出上下,
    有的是為了應付教練而練習,
    有的是為了自己而練習,功力自然大不同.
    我的學生就是這樣,有人是為了別人而練習,每次都說鈴放在教室或家裡,完全感受不出他的積極度,
    最後,程度真的落差挺大的.
    用心與不用心其實看得出來.

    回覆刪除